夜雨——您身边的旅行家园—旅行线路—自助游—游记攻略—深度游专业策划机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4 00:00
  • 签到天数: 13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7-10-29 18: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运动训练中,训练量和强度的安排是最为关键的一对矛盾,也是最困扰教练员的一个问题。最近,总局田径管理中心罗超毅主任给在京的部分教练员就这一问题上了生动的一课,使教练员们顿感耳目一新。可以说,罗主任的核心训练创新理论,对中国田径界更新训练理念,提高训练效果,更好地备战2008年奥运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结合罗主任的创新理论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重新认识“周期理论”,有助于中国田径教练员的训练理念与时俱进
      
      回顾中国田径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前苏联著名运动训练学专家马特维耶夫的“周期理论”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客观地说,我们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也曾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田径运动员,如郑凤荣、朱建华、徐永久、关平等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发现,在这一传统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成绩进步缓慢,而且越来越不稳定,与世界田径强国的差距越来越大。“周期理论”的局限性和危害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按“周期理论”安排训练,运动员在整个年度训练中,大多数时间是以中、低强度的训练为主,与比赛的强度要求相距甚远,不利于运动员成绩的提高;第二,当今国际、国内大赛频繁,用“周期理论”安排训练已不能适应比赛的要求;第三,“周期理论”可以使运动员在比赛期形成竞技状态,但是,这种竞技状态具有不稳定性,难以确保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最高水平,运动员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有“撞大运”的侥幸因素,例如我们有许多运动员练得很好,可比赛中往往大失水准;第四,“周期理论”的调整期可以使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训练水平迅速下降,破坏了训练的系统性,从而使我们的训练呈现出低级的重复,运动员的成绩年年保持,提高不大,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等高训练”。
      雅典奥运会上,刘翔的崛起,让我们对目前的训练理念有了更多的思考。罗主任从生物学和系统论的角度全面考察了训练过程,提出了“结构决定功能”的新理念,这一理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运动训练是一个生物改造过程和生物适应过程,作为高级动物的人,你给他什么样的刺激,他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多次反复的刺激,可以使人在大脑中进行自我组织处理,最终适应这种刺激,这就是“结构决定功能”的基本观点;第二,按“周期理论”安排训练,运动员大多数时间接受的是中、低负荷强度的刺激,运动员只会对这样的刺激产生生物适应,而这种训练强度与比赛时的强度要求相距甚远,运动员也就不可能在比赛中表现出高水平;第三,紧密结合比赛的要求,经常以大负荷强度或超大负荷强度进行训练,可以最大限度地刺激运动员的神经系统,从而逐步适应高强度的刺激,并产生适应,这样运动员就可以在大赛中表现出高水平;第四,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突破“周期理论”训练安排的框框,逐渐减少中、低强度的训练内容,少做无用功,并逐步增加大负荷强度和超大负荷强度的训练内容,真正贯彻“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以比赛强度为准绳”的训练指导思想,做到练为赛用。
      实践告诉我们,在任何一个领域,重大的变革始于理念的更新。要想处于领先地位,首先在理念上要有突破。对于中国田径而言,我们的教练员必须更新现有的训练理念,做到紧跟潮流,与时俱进,才不会被历史淘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结合专项优选训练手段,是提高成绩的捷径
      
      我们都知道训练手段的选择应该紧紧围绕专项。可实际上,我们很少能做到这一点,有许多训练手段与我们的专项没有关联或关联很小。综观当今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趋势——训练手段的选择与专项结合越来越紧密,而且越来越集中。例如孙海平指导,根据跨栏的技术要求,为刘翔量身定做了一套抗阻练习,每一个手段都是为了改进专项某一环节的技术,提高某一环节的能力而设计的,练习的强度达到或超过了比赛的要求。再如,男子短跑组在美国训练期间,也发现美国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手段不多,但相对集中,与专项结合紧密。俄罗斯“撑竿跳高女皇”伊欣巴耶娃的训练也表现出这样的特点。上述例子清楚地告诉我们,结合专项优选训练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训练效率,减少无效劳动,是取得优异成绩的捷径。对于我们的教练员而言,应该下大工夫,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深入研究本专项的技术特点、供能特点,真正把握专项的本质,在选择训练手段时,要做到实用、集中、有效,不搞“花架子”;第二,查阅和搜集国内外资料,及时了解专项的发展趋势、动态和最新训练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运动员的实际,开动脑筋,设计和优选训练手段;第三,一旦选择了有效的训练手段,就要长期坚持,不能半途而废。另外,在训练中要以比赛的强度或超过比赛的强度完成练习,简单地说,就是手段精,强度大,效果好。
      
      三、重视准备活动研究,提高训练课的质量
      
      众所周知,准备活动的作用是使机体逐步进入工作状态,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做好承受计划负荷的准备。观察我们的训练,可以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运动员练到课的一半时,状态才出现,训练强度才达到我们的要求。这说明我们的运动员从形式上完成了准备活动的内容,但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达到准备活动的要求,在训练课基本部分的前半段仍在做着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不充分将导致以下的不良结果:第一,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第二,运动员在生理和心理都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入课的基本部分,必将影响基本部分的训练质量,尤其是前半部分达不到计划的强度要求;第三,准备活动的延迟,将导致运动员的兴奋性延迟,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运动员训练后,仍处于兴奋状态,不能很好地进行休息调整,势必影响下次训练课的质量,这在上、下午都有训练的情况下,就显现得更为突出。孙海平指导就非常重视刘翔的准备活动,刘翔在慢跑、柔韧练习等一般准备活动后,还要进行大步跑和大强度的专门性对抗练习(专门准备活动),强度很大,这确保了准备活动向基本部分的平稳过渡,使刘翔一进入课的基本部分,就能马上达到高强度的要求。
      目前,我们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都非常重视比赛时的准备活动,而不重视平常训练课的准备活动,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训练课的质量大打折扣,我们必须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错误做法,真正抓好准备活动的质量。
      
      四、更新训练理念,注意个体特点,切忌死搬硬套
      
      “更新训练理念,以比赛要求为基点,以训练强度为主线”符合科学训练的规律,是当今运动训练的大趋势。罗主任的报告,对更新教练员的训练观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训练观念的改变最终还是要落足于方法论,也就是说要落足于具体的实施。要想做好这一点,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必须做到“以运动员为本”,从他们的具体情况出发,进行训练改革和创新,任何脱离运动员实际和死搬硬套的做法都会受到惩罚,例如刘翔的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就不一定完全适合你的运动员。第二,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防止训练“转型”过急,过快。几十年来,我们一直按照“周期理论”安排训练,以训练量的堆积,来促进强度的提高。现在我们要改变这种传统观念,以比赛要求为基点,以训练强度为主线,并逐步延伸。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循序渐进。比如说,以前我们一周可以上两次强度课,现在加到三次,待运动员适应后,可以加到四次,直到我们天天都可以上强度,这就是生物适应规律。否则,欲速则不达。第三,我们应该比以往更重视训练后的恢复和营养补充,因为它是制定训练计划的依据和前提,脱离这点谈训练,就是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就会适得其反。
      中国田径曾经辉煌过,现在落后了,主要是因为观念落后了。只要我们敢于大胆更新训练理念,开拓进取,紧跟世界田径发展的潮流,中国田径就一定能在2008年奥运会上铸造新的辉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夜雨——您身边的旅行家园—旅行线路—自助游—游记攻略—深度游专业策划机构

    GMT+8, 2024-12-22 16:09 , Processed in 0.054440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