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您身边的旅行家园—旅行线路—自助游—游记攻略—深度游专业策划机构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5-21 22:02
  • 签到天数: 536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3: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实在是太感谢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5-21 22:02
  • 签到天数: 536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2: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玉流苏 于 2016-9-3 19:30 编辑

    他带我们参观的另一尊巨型佛像,是148窟的涅槃佛。

    许多人把这尊释伽牟尼像称为卧佛,他听到后认真严肃的纠正:“涅槃是指释迦牟尼八十岁时达到不生不灭、常乐我净的最高境界。将涅槃佛称作卧佛是极其不专业的说法。”这句话说完,剩下的时间里,所有人都默契的不再提“卧”字,皆自觉改口“涅槃”。

    “这尊涅槃佛面容丰满、双眼微阖,左手自然贴身横放于左腿。衣纹柔软,跟随身体起伏变化。从体型上看,女性化特征十分明显。”他五指并拢,拇指微微弯曲,掌心上翻指向佛像。我随他的介绍仔细观察,抬眼望去,佛像侧身展现的s型曲线饱满流畅,周身萦绕着一种柔和的美感。

    148窟内除了巨大的涅盘塑像,四壁及窟顶画都满了壁画。他大致介绍了些:观无量寿经变、东方药师变、天请问经变等等,同时又提醒我们抬头仰望——窟顶是盛唐时所绘千佛,一千二百多年过去,依旧鲜艳如昔。时光在莫高窟这儿好似放缓了它匆匆脚步,千百寒暑,满崖石窟壁画和雕像面对日出月落静默无声,但当真正置身其中,只消一眼,便已胜过万语千言。



    148窟 涅槃,图自网络

    148窟 涅槃,图自网络

    148窟 天请问经变 图自网络

    148窟 天请问经变 图自网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12-20 14:55
  • 签到天数: 399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9-1 08: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5-21 22:02
  • 签到天数: 536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6-9-1 09: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去看的每个洞窟虽然走马观花,但是各自都有惊喜。。。本来想大略写一下就过去,后来实在舍不得,讲解员真的很厉害,看到最后也真有流泪的冲动,反正游记主要是写给自己作为这次旅行回忆和心得体会的,那就都详细的写一下吧!我不嫌自己啰嗦^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5-21 22:02
  • 签到天数: 536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6-9-1 22: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玉流苏 于 2016-12-25 16:44 编辑

    这不是我们第一次接触经变一词。事实上在进入148窟之前,我们先去了146窟。

    146窟属于调节洞窟,建于五代,平时不开放。

    他直叹我们太幸运:“你们能有机会进这个洞窟,就是不去参观今天剩下的六个,也值回门票价了。”

    话语中这座洞窟的价值和分量可见一斑,我们一路翘首速行,暗自期待。

    打开重重封锁的大门,几尊佛像矗立中央。我正想好好瞅瞅,随后就听到他略带嫌弃的提醒:“这几尊塑像的价值对比壁画来说不值一提,我们来看壁画。。。”我默默收回刚要发出的“哇”声,环顾四周:墙上的绘画被整齐分割成扑克牌式长方形。

    轻描淡写又仿佛感慨颇深的声音传来:“这些方形壁画叫做屏风画,每一幅代表一部佛经,古人将经书内容以画作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过程称为经变。这座洞窟内共有24幅屏风画经变图,换句话说,这洞窟的墙壁上一共写着24本经书。。。屏风画下方是神态各异的不同菩萨像。。。”

    我目瞪口呆——佛法深奥,将经书看懂已是不易,内化后还要付诸笔端,运用想象勾勒调色,这需要何等精力与心血?!

    忽然又想起不知哪篇小说里对这些画师的描述:

    “真不可思议……这样的一间画室,照古代的作画速度——”

    他将石窟上下环顾了一遍,“说不定要花上一辈子的时间。”

    莫高窟每一个洞府,都是无数画师、艺术家们终其一生打造的辉煌殿堂。

    我找不到任何词语形容当时的心情,面对满室斑斓,再如何华美的词藻都显得苍白无力。

    没有给我太多惊诧时间,他继续解说:“窟顶也是五代时所绘千佛像,右手边由于长时间光照等原因已经大部分氧化,佛像皮肤呈黑褐色,然而。。。”他微顿,将光源收起,室内暂时陷入一片黑暗,紧接着换了个方向再打开:“左手边保存的比较完整。”

    我在一片抽气声中循光路仰望——与刚才一壁深色佛像不同,这一侧密密麻麻的千佛保留着原有的分明色彩:他们的皮肤泛着淡淡的肉粉光泽,看起来与真人无异;每位佛像头顶闪烁着普渡光环,神情不一却都慈悲安详。身旁浅黄或朱红绘制的条框内,方形汉字整整齐齐——他们各自的法号以及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几字清晰可辨,比划写法也大多与今时简体汉字相同。

    蝴蝶兰、石绿,石青、锗红、金黄。。。这些缤纷矿彩踏过漫长而无尽的时光存留至今,我的想象天马行空:当年那些画师是怀着怎样执着的虔诚信念,如此细致地将它们一笔一划勾勒涂抹于四方土墙之上?画师从年轻气盛到垂垂老矣,画室从满屋泥黄变成华美洞窟,阖上双目之前他是否望尽最后一眼?如果世上真有画灵,它们大概就在莫高窟吧,大概就在这些栩栩如生精美异常的佛像上吧,它们看见我们,会想些什么呢?想这漫长岁月里来往过多少善男信女?想这洞窟原本是如何满室生辉?

    我不知道。

    也不会有人知道。

    。。。

    “其实这半部分千佛不是没有氧化,只是长期处于阴暗面,受光照时间较少,平时这个洞窟也不常打开,氧化速度相对慢一些。”他这么总结,也充满无奈,“但无论怎么修缮维护,它们到底还是一直在慢慢衰老。”

    我回过神来,只感觉一室寂静,所有人为眼前鲜明色彩描绘出的精美画面所震惊,也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一时竟失了言语。


    回家后上网搜索146窟,除了伯希和当年拍摄的几张黑白照外(实际窟内壁画是彩色的),其他资料不论文字或图片都寥寥,我有些怅然若失。

    146窟 东方天王及团龙鹦鹉井心 图自伯希和笔记

    146窟 东方天王及团龙鹦鹉井心 图自伯希和笔记

    146窟 牛马 外道妖女 东方天王 图自网络

    146窟 牛马 外道妖女 东方天王 图自网络

    146窟 屏风画 图自伯希和笔记

    146窟 屏风画 图自伯希和笔记

    146窟 屏风画 图自伯希和笔记

    146窟 屏风画 图自伯希和笔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5-21 22:02
  • 签到天数: 536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6-9-2 19: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玉流苏 于 2016-9-5 20:11 编辑

    抱着不舍的心情离开148窟的我们,此时并不知道有更大的惊喜等在前方。

    152窟,是此行第四站。

    他和我们交流互动的内容也渐渐从石窟佛教政治历史转移到现如今的文物保护工作。

    他提起敦煌研究院樊锦诗院长:“老太太今年已经快八十高龄,依然还在研究莫高窟。她从大学毕业就来到这里,当时条件是真艰苦,但她一直没有离开,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了。。。”话中的钦佩和尊崇满的快要溢出来(说这话的时候他真的秒变迷弟,虽然还在勉强维持着稳重沉着的高冷男神范儿,但整个人就是一个大写的崇拜啊!我简直都能想象他墨镜下的星星眼。。。),“老太太她是真正的大师。”我听到他这么感叹。

    我们一行人边走边聊,不多久便抵达目的地。

    “第152窟开凿于1016年北宋时期,今年它正好1000岁。”许是刚刚聊起偶像,他心情不错,不自觉的幽了一默。话音刚落,众人都发出“哇”的惊叹。

    虽然此前我们走过的洞窟的年份都超过甚至远超1000年,但听到1000整数是另一种全然不同的体验。不仅仅因为它曾经历如此漫长的岁月变迁,或许还混杂着一种因缘巧合,冥冥注定的宿命感。我不知道这种感觉从何而来,它虚无缥缈捉摸不定,却真真实实盘桓在心头,我们近乎虔诚的观摩着这个洞窟——

    “四周壁画所绘为十方佛祖率众弟子、菩萨赶赴释伽牟尼说佛法会的场景。又称作十方佛赴会图”他似乎明白我们在惊叹什么,语气是见惯不怪的波澜不惊,“这里的千佛图是西夏占领敦煌后重新绘制,所用颜料配比十分精确,保存至今仍然鲜艳。。。”我看着这窟内满壁千佛,只觉得形态与前几个洞窟的不大一样,衣着颜色也更鲜丽一些,后来查阅资料,敦煌石窟网解决了我的疑惑:

    此窟顶部藻井及四披所绘珐轮四龙井心(珐同法避免屏蔽),赴会佛,千佛及四大天王均为宋代原作,中心佛坛东、南、北三面所画的供宝、供养人像和背屏正面下部的花卉,背面的化生菩萨,说法图等,则 出自回鹘画工之手,画风独特,自成一格,为他处所少见。主室东、南、北三壁及西壁背屏两侧的千佛,为西夏占领敦煌后重绘。

    西夏是少数民族组成的王朝,那时重绘的壁画,或许也带了一些他们自己的审美风格?

    152窟 西北方佛壁画 图自网络

    152窟 西北方佛壁画 图自网络

    152窟 人物背后是千佛像 图自网络

    152窟 人物背后是千佛像 图自网络

    152窟 人物背后是千佛像 图自网络

    152窟 人物背后是千佛像 图自网络

    152窟 人物背后是千佛像 图自网络

    152窟 人物背后是千佛像 图自网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5-21 22:02
  • 签到天数: 536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6-9-2 19: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玉流苏 于 2016-11-22 22:42 编辑

    不过看来他并不满足于“正好1000年”这点巧合,又看似漫不经心的补充道:“最值得注意的在你们脚下,现在与你们鞋底亲密接触的地面,铺设有九百多年前西夏时期铺设的八瓣莲花砖。不得不说你们很会挑时间过来,平时地面都用透明玻璃密封,游客一般只能隔着玻璃观察,恰好前两天拆除检修,还没有来得及装回去。。。”

    我们愕然,连忙低头四顾,才发现果真明显和前几个洞窟不一样:脚下不是一行行的木质地板,也不是透明玻璃板材,而是真真切切排列整齐的砖块!


    在偏左手边的地面上,我见到了他所说的八瓣莲花砖。

    它们被烧制成四四方方正方形,正中浮雕绽放一朵八瓣形莲花,花蕊有圆点、网格等不同形式,四周皆装饰以祥云图案,做工精巧又充满灵气。

    几分钟前我们尚未意识到站在文物上这一事实,每个人的站姿都十分随心所欲,然而此刻几乎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站在没有花纹的砖块上,不忍心也不舍得对它们加以踩踏——鞋底灰尘纹路参差不齐,每每摩擦就会对地面造成磨损,于个人而言那是些微之失,但莫高窟一天内游客络绎不绝,便是再坚固的材料也会破损维修,更何况经历九百年岁月早已残缺脆弱的纹砖?

    我俯身端详,掌心因激动而微汗——是否我刚刚所站的那片角落,九百年前的画师们也曾负手立于其上,默默凝视自己的画作?是否曾经也有一位信徒像我一样,蹲伏在这些砖石旁啧啧惊叹?不远处那块残砖因何缺损半边花纹?它曾见证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传说?

    。。。

    我从未体会过这样的感受:仿佛时光真的在瞬间静止回溯,那些数不清的春秋冬夏,那些在缓缓时光中行色匆匆的旅人,呼啸而来又转瞬离开。我透过苍茫大漠,穿越千年繁芜,石壁佛像寂寂无声,回以温柔静默。

    一念沧海,一眼桑田。

    莫名激荡的心绪在胸腔中碰撞冲击,或许下一秒就会在眼眶里喷薄而出——我忽然有落泪的冲动。

    指尖轻颤,我多想抚摸一下啊,哪怕轻轻碰一碰也成!但理智总在下一秒坚定制止: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如此精美的艺术品,我自私的喜爱不能成为伤害它的理由。

    这几分钟里他没有说话,大概是留给我们时间感慨喜悦,直到离开洞窟前,才再次出声:“各个朝代对莫高窟都进行过多次不同程度的修缮,古人对地面的修护保存采用层层叠加铺设的方法,换言之,在刚刚我们站立的西夏八瓣莲花砖的底部,还有另外一层1000年前北宋原作莲花砖。”

    众人瞠目,更加抑制不住兴奋激动,出门后每个人都发自内心的感叹:“居然有机会零距离接触1000年前的文物真品,今天真的太幸运了!”



    八瓣莲花砖 图自网络

    八瓣莲花砖 图自网络

    八瓣莲花砖 图自网络

    八瓣莲花砖 图自网络

    八瓣莲花砖 图自网络

    八瓣莲花砖 图自网络

    八瓣莲花砖 图自网络

    八瓣莲花砖 图自网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5-21 22:02
  • 签到天数: 536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6-9-2 21: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玉流苏 于 2016-9-2 21:46 编辑

    我偶然回头,却见他安静站在一旁,唇角微抿,悲喜莫辨。在随后交流中,他吐露心声:“对你们来说,今天无疑非常幸运,但对于文物工作者,就不是那么美好了。”

    从来浑厚有力的声音此时带上了些许低哑沉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莫高窟,这原本不是一件坏事。但是。。。”他微微停顿,似乎在思索该怎么说,“游客越多,对洞窟内文物的伤害也越大。”

    此时众人的声音已经小了许多,侧耳倾听着这番言语,他恍若未觉:“游客来往产生的空气温湿度变化、呼吸活动造成洞窟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加速壁画的氧化。包括刚才的八瓣莲花砖,这几天参观的游客或多或少都踩踏过,造成的伤害我不敢去想象。。。”

    又过了几秒,他叹了口气:“七八月是旅游高峰期,所里的修复人员几乎每天都趴在桌上哭,现在开放调节窟分流,他们好不容易修复的一些佛像壁画成果几乎被生生毁掉,真的心痛得哭都哭不出来。”话里的痛苦我们听得分明,“太心疼了。”他轻声重复,又像是在喃喃自语。

    这段话里不舍痛惜真真切切,他的情绪直接感染了我们,大家原本的狂喜躁动都渐渐趋于平静——付出精力心血和汗水的文物工作者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客流量担忧多过欣喜,也只有如他们一般真正热爱并珍惜并懂得这些瑰宝的人,才会时时刻刻首先关注文物的安危。

    在离开152窟去往172窟的路上,骄阳似火。我们的心情就像这轮烈日,寂然滚烫。


    文物修复人员正在工作 图自网络

    文物修复人员正在工作 图自网络

    文物修复人员正在工作 图自网络

    文物修复人员正在工作 图自网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5-21 22:02
  • 签到天数: 536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22: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玉流苏 于 2016-9-5 16:26 编辑

    问题已解决,此楼留空。

    点评

    经验教训之谈!切记!  发表于 2016-9-7 22:01
    经验教训之谈!切记!  发表于 2016-9-7 22:01
    经验教训之谈!切记!  发表于 2016-9-7 22:01
    经验教训之谈!切记!  发表于 2016-9-7 22:00
    如果是审核,不会丢,在后台。但确实有某种原因写的东西不见的,所以要打底稿,这是我们都经历过的  发表于 2016-9-5 10: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5-21 22:02
  • 签到天数: 536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6-9-4 22: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玉流苏 于 2016-9-5 21:37 编辑

    莫高窟第172窟,不入其内,则无感其精。

    与152窟一样,甫入172窟,首先看到几尊佛像雕塑。

    他还是那样嫌弃的语气:“这些佛像为清朝重塑,没有太大研究价值。”

    “请大家靠向右侧,172窟建于盛唐,现在大家看到右面墙上的壁画,是纵观全莫高窟堪称经典的巨型观无量寿经变图。”他站在右手墙壁的玻璃屏前,进一步指挥。

    我就着手电柔和却并不微弱的光线望去,只见整面墙壁被一座巨大三层建筑占据了半数空间,两旁亭台楼阁形成半包围状态,三层建筑下方(即壁画正中)有三座大佛(不过我并不认识那是啥佛),佛祖座下是各种菩萨弟子,画面恢弘庞大,气势非凡。

    我的管窥蠡测没有看见本质,不懂绘画的我也没看得出这幅画具体经典在哪儿。。。不过没关系,我们有讲解员啊——

    “这幅壁画描述释迦牟尼佛应韦提希夫人之请,在频婆娑罗宫为信众讲述观想阿弥陀佛的身相和极乐净土庄严的十六种观想方法的故事。之所以说它经典,在于这幅壁画中运用极为熟练的构图方式和透视手法——三点透视法。”

    三点透视法?散点透视法?那是个啥?既然有散点,那是不是还有焦点透视?当时我并没有听清,只是后来听到他说了个英文单词(Three-point Perspective)才知道不是“散点”而是“三点”

    后来对绘画一窍不通的我打开浏览器查阅这些绘图手法,发现无论是“散点透视”还是“三点透视”,在美术透视中都存在:

    美术透视法分为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焦点透视包括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散点透视则是中国国画的主要表现方式,也叫多点透视,有多个视点。

    在焦点透视中:

    一点透视(也叫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两点透视(也叫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 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

    三点透视(也叫倾斜透视):就是立方体相对于画面,其面及棱线都不平行时,面的边线可以延伸为三个消失点,用俯视或仰视等去看立方体就会形成三点透视

    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画法就是具体作图方法。

    (以上来自百度知道)

    三点透视是焦点透视的一种。

    大多数人依旧不太理解,这种近大远小的透视手法在今日看来稀松平常,又有何经典之处?


    172窟北壁 观无量寿经变 截图自数字敦煌

    172窟北壁 观无量寿经变 截图自数字敦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5-21 22:02
  • 签到天数: 536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22: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玉流苏 于 2016-9-11 19:10 编辑

    很快他为众人解答了疑惑:“中国古人作画讲究意境,西方绘画则讲究写实。运用三点透视方法,在平面上可以创造出三维空间的效果,可以说,没有这种透视方法就没有西方的写实性绘画。西方画作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被认为是此种透视法的经典之作,巨大的大堂顶部向内倾斜延伸,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方一直被认为是三点透视科学透视法的发源地,但是这幅壁画打破了这个认知:此前提到,172窟开凿于盛唐时期,约为公元八世纪,西方文艺复兴最早开始于14世纪,大致估算,中国运用三点透视的时间比西方至少提前六百年。”

    我恍然大悟,也满心羞愧,许多我们如今羡慕西方列国的艺术文化,其实在我国很早就存在。然而我们只顾着歆羡别人府上的浓墨重彩,却一次次忽略自己家中的瑰宝玉璧,任它们在漫长时光中堆满尘埃,这等做派背后该是怎样的自卑?

    我们着实不必自卑。

    华夏在崛起,它需要谦虚谨慎;需要韬光养晦;需要振作复兴。。。但真的,唯独不需要自卑!


    他将我从思绪中拉回现实:“大家可以仔细观察:画师绘制对正殿时采取仰视角度,正殿两旁回廊采用俯视角度,而在殿堂两侧,位于回廊两角各有一小阁楼,这两座阁楼的绘画视角则为平视。三种视角结合交替,俯仰之间,建筑群落的气势突显的淋漓尽致,释迦牟尼讲经的场面也更为恢弘大气。”手电光路随他的解说而轻移微晃,我的视线也随之左右顾盼,解说过后再看壁画,相比之前混沌模糊的震撼,竟又生出一种焕然一新之感。





    仰视手法的正殿 图自数字敦煌

    仰视手法的正殿 图自数字敦煌

    俯视手法的回廊 图自数字敦煌

    俯视手法的回廊 图自数字敦煌

    平视手法的阁楼 图自数字敦煌

    平视手法的阁楼 图自数字敦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5-1 20:10
  • 签到天数: 162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9-6 10: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玉流苏 发表于 2016-7-27 22:57
    丹霞落日,美不胜收。我们在19:40左右赶到四号观景台,途中经过当年张艺谋导演拍三枪拍案惊奇的地方。人群 ...

    RP真是好到爆啊,手机拍摄的美图已如此惊艳!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5-21 22:02
  • 签到天数: 536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6-9-6 13: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C=_MQ 发表于 2016-9-6 10:44
    RP真是好到爆啊,手机拍摄的美图已如此惊艳!赞!

    这次全程整体还是挺好运的,只是青海湖边天气不好,没有看到日出,打算留着下次来看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5-1 20:10
  • 签到天数: 162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9-6 15: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玉流苏 发表于 2016-9-1 22:08
    这不是我们第一次接触经变一词。事实上在进入148窟之前,我们先去了146窟。146窟属于调节洞窟,建于五代, ...

    很棒!
    楼主太厉害了,文彩飞扬。    非常感谢你带来的莫高窟,不一样的精彩!     
    难以想像文笔如此好的美女竟然是位工科生,厉害,佩服。
    东方天王、东方天王,怎么有种熟悉感?
    武曌,,,原谅我,此时脑子里突然闪过了“黑衣天王”,神探狄仁杰里边的人物,故事地点与此地相去不远。。。。。


    精彩,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5-1 20:10
  • 签到天数: 162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9-6 15: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玉流苏 发表于 2016-9-2 19:46
    抱着不舍的心情离开148窟的我们,此时并不知道有更大的惊喜等在前方。152窟,是此行第四站。他和我们交流互 ...

    第一张图,有一种97版《天龙八部》代入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夜雨——您身边的旅行家园—旅行线路—自助游—游记攻略—深度游专业策划机构

    GMT+8, 2024-12-22 10:29 , Processed in 0.189393 second(s), 24 queries .